區塊鏈技術會引爆還是阻止新的專利大戰發生?

1圖說:有人形容區塊鏈社會有如薄暮之中歸巢的群鳥,廣大分散但卻協調一致
圖片來源:goo.gl/meRgMP

區塊鏈是一種公開資料庫,以電子方式記錄所有交易,因此不需倚賴基於金錢的付款方式,它的去中心化交易記錄模式,構成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核心。區塊鏈可有效防止貨幣持有人重複消費,極受銀行青睞,支持者認為區塊鏈最厲害的地方,是可讓證券交易的付款與交割成本變得更低廉,現行的金融服務模式將會因此走進歷史。路透社報導,光是金融機構今明兩年在區塊鏈開發上預計投資的金額,就高達10億美元

2

區塊鏈採分散式公共帳本技術
圖片來源:goo.gl/meRgMP

區塊鏈就像先前的許多破壞式創新技術一樣,引發大大小小企業爭奪領導地位,這就意味,專利很可能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創造IP橫財?

區塊鏈源自比特幣,但目前區塊鏈專利的競賽已經超越比特幣,跨足支援分散式公共帳本的各種發明,進入區塊鏈2.0階段。雖然競爭者眾多,但區塊鏈不太可能出現智慧手機那樣的專利大戰,不過仍有可能為動作較快的先行者創造出一筆IP橫財,需求高的使用者只得乖乖支付意料之外的權利金。

區塊鏈具有共享特性,不太可能由一兩個廠商壟斷技術,儘管如此,仍然無法阻止專利所有權人利用它來賺錢。

產業刊物CoinDesk報導指出,有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地方,就有專利,這些專利要是經認定有效和遭到侵權,價值可能遠遠超過貨幣本身。不過問題是,這些專利很難證明有效。USPTO和大部分法院(在聯邦最高法院2014年作出Alice案判決之後),現在傾向認定大多數軟體非專利適格標的,只是將先前的發明自動化而已。

但有兩位Hogan Lovells律師不這麼認為 ,他們說:「我們主張的比特幣方法權利範圍是提供改良的電腦資料結構,精確來說應該是對電腦功能的一種改良,依照Alice案的標準仍是專利適格標的。」

區塊鏈專利能否獲證,效力能否通過美國專利商標局專利審判暨上訴委員會(PTAB)和地方法院的檢驗,都還在未定之天,可是現在相關的專利申請案已經很不尋常地吸引許多媒體關注,像是Business Insider披露了Verizon 在5月10日向美國提出的區塊鏈密碼專利申請案內容,穆迪投資者服務的報導也對區塊鏈式系統應用於消費產品的數位權利充滿期待,認為以後消費者只要聽歌、看新聞,這些作品的創作者馬上就有錢入袋。

建立區塊鏈技術標準

華爾街日報報導,新創公司R3 CEV現正推動Concord計畫,預計將召集60家銀行組成區塊鏈技術聯盟R3,共同開發區塊鏈技術。Concord與比特幣和乙太坊(ethereum)的最大差別在於,交易雖是透過分散式帳本驗證,但並不公開揭露。

3

除了R3之外,另一個致力建立區塊鏈標準的組織是Linux Foundation主導的HyperLedger Project,目前全球持有最多區塊鏈專利的IBM在此計畫居於龍頭領導地位,他們最近宣布將區塊鏈的研發工作統整於新成立的事業體Industry Platforms,將來打算與金融服務等產業密切合作。Industry Platforms致力促進開放式技術標準,以期加速市場普及。他們利用開放源碼技術從事創新,大大降低核心技術惹上官司的風險。

IP所有權人受惠

區塊鏈可望簡化重要而大量的工作,這點對IP所有權人來說有無比的重要性。仰賴著作權和其他IP創造收入的企業和個人(包括專利所有權人),可能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追蹤IP使用情況,並向使用他們IP的人收取每次使用的費用,在過去,這些根本很難算得清楚;區塊鏈可將此類爭議減至最少,這點法院和PTAB都沒辦法做到。

現在已經有公司利用區塊鏈技術開發App,幫助音樂等領域的創作者追蹤和收取作品權利金。有人甚至樂觀認為,區塊鏈未來能取代銀行、會計師、律師、保險公司等等角色,來驗證付款與契約的履行。

此時此刻,沒人真正知道區塊鏈造就了什麼,或者它能造就什麼,不過這種分散式公共帳本技術很可能催生新的商業模式,智財權很可能在此佔有一席之地。很多企業都在祈禱區塊鏈能夠成功,而且期盼這項技術未來能夠真正共享。

本文編譯自 Will blockchain technology fuel a new patent war or prevent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