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專利組合管理及專利評價

      專利組合(Patent Portfolio)為個人或企業所擁有的專利清單,而透過專利組合管理可以協助業者了解專利的機會或風險,藉由這種管理及和競爭者的專利清單比較來決定所擁有專利的經濟價值及持續的競爭性。企業可以所謂專利價值是指專利在未來商業上的效用,可以藉由產品、授權或出售專利以取得專利價值。不同的公司狀態其對於專利價值的認定也會有所不同,一個破產公司的專利,對銀行而言專利的價值在於重新出售,與市場生產者的認定是不同的。通常學術單位、銀行及投資者皆對專利的價值感興趣。


      專利需藉由專利評估來界定它的價值。評估一項專利不僅要考慮專利的排他性,也需考量其技術及公司將發明商品化的能力。在評估專利時,理論上我們希望去評估每一個各別專利的價值,但若有兩個相依的專利時,實際上很難分開去評估,故整體的評估較個別評估來的有意義。評估考量的影響因素可分為內部因素及外部因素,內部因素包含專利組合最適的成本、專利策略的組合擴大至企業的策略及投資者的報酬;外部因素則包含融資、授權、購併及接管、會計(IAS 38)及強制執行的評估(破產及損害)。專利評估應結合不同專長領域的人才,對於專利評估較有全面性且完整的分析,這個團隊應該包含專利領域及評估方法的專家,其可以協助改善評估流程,也可以針對評估結果提出他們的建議。
衡量專利價值的指標主要是觀察「專利被引證的數量」,其他的專利指標包括專利範圍(Claim)的品質及數量、專利家族的規模、專利的使用壽命及競爭對手專利申請的狀況。一般而言,超高價值的專利是微乎其徵的,研究指出只有7.2%的專利價值超過一千萬歐元,68%的專利價值低於一百萬歐元。
      衡量專利的方法可分兩種:量化及質化。量化評估是計算專利或專利組合的貨幣價值;質化評估是分析專利的優勢與劣勢,並對於不同的因素評分以創造價值指標。
量化評估又可以區分為三類:
1. 成本法:不論是內部或外部為研發及取得相似發明的必要支出,這個方法常使用在會計和簿記上。由於在帳簿上顯而易見,故專利的知名度會大增,且在未來收並不明的情況之下,提供一個專利價值有用的指標,缺點則是其研發成本與專利未來收益並沒有直接的相關,也沒有考量到未來的收益,而且成本法會有超支的情況發生。
2. 市場法:為透過成本與價格的比較以了解專利價值。在一個動態市場中,透過兩個獨立個體間專利的交換,以取得交換價格資訊。相對而言,此為較直接的評價方法,較能有效地檢視其他方法的有效性,其缺點為專利的正式市場被限制,此外,相關價格資訊常不公開,且專利的獨特性使得直接比較變得困難。
3. 收益法:為衡量專利的潛在收益,專利現值是來自對未來收益的預期(扣除利息後)。此方法相對其他方法而言較簡單,公司財務報告及市場資訊要求的投入似乎可接受,且有可能發現或預測現金流量,但其缺點為不確定性,並受限於主觀的假設,再者,現金流量及折現率都是估計出來的。
      上述三種評價方法,不同的使用者會選用不同的評價方法,但多數公司較偏好收益法。
質化評估方法則是較常使用在專利內部管理上,在專利組合或是面對競爭者的專利下,利用比較、分類及排序等方法來衡量專利的風險及機會。

(本文翻譯自:EPO網站  http://www.epo.org/patents/patent-information/business/valuation/faq.html#portfol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