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即將來臨,回顧2010年,似乎是個成果豐碩的一年,從各項經濟數據看來我們的確從谷底止跌反彈,股市直逼九千點大關,讓人幾乎忘記了不久前曾經發生過的金融危機 以及工廠停工或無薪假。
但是在這股樂觀的氣氛當中,也暗藏幾絲令人隱憂的訊息,電子代工大廠產業毛利下降、電子五哥也不約而同的暗示產業的持續大幅成長的美好時代將不再現,過去讓我們持續成長的OEM代工獲利模式似乎已經面臨了嚴峻的挑戰,我們應該有怎樣的策略性思維以因應未來的挑戰呢?
是該要重新調整過去生產取勝、成本導向的產業結構,讓企業透過研發設計與品牌價值再次升級的時候了,所以行政院除了既有對生技、觀光、綠色能源、醫療照護、精緻農業以及文創的六大新興產業提出推動的政策之外,並在2009年起加入了電動車、雲端運算、發明專利產業化以及智慧綠建築四大智慧型產業的扶植政策,希望這些產業可以接棒成為帶領經濟持續成長的火車頭。
其實不只是台灣,全世界各國政府也無不積極對於未來重要的新興產業進行政策的獎勵或是補助,希望可以帶領國內產業搶新布局未來。例如美國在歐巴馬總統上台後,就積極推動新能源政策,希望透過太陽能以及風力發電等綠色能源產業所新增的綠領工作能夠紓緩美國勞工的失業問題;而對岸中國大陸更將於今年起推動的十二五規劃當中,將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七個產業列於戰略性新興產業,希望到2015年可以貢獻中國8%的GDP。
在這波新的競爭賽局中,我們發現除了資金、人才以及技術之外,智慧財產權方面的策略運用尤其顯得重要,因為全球化以及網路讓資金流動與技術訊息散步相當的快速,而優質的研發人才也是各大企業積極挖角的對象,唯有掌握專利權,才能確保投入大量經費所得的研究成果能夠掌握在企業手中。所以各國除了上述的扶植政策之外,在智財權的取得與布局方面,也給予企業相當的協助。例如,美國專利商標局在2009年初推出綠色科技優先審查的機制,讓在這些領域產出發明的企業可以儘早取得專利權,以便產品在市場銷售時,有更完整的保障;而這樣的制度在鄰近的日本、韓國以及澳洲都也推出類似的方案。
而為了方便讓專利審查人員能夠更有效率的進行專利審查,世界專利組織以及歐洲專利局也針對綠色科技例如替代能源、節能技術、溫室氣體減排等相關的技術定義出相關的技術分類。我們在做專利布局研究的時候,這些資訊就成為進行專利監控相當好用的工具,可以讓我們掌握目前各國以及各個重要公司技術發展的趨勢,作為企業擬定研發方向或是布局策略。
以往國內企業的業務以OEM代工模式為主,產品的研發主要都是承接客戶(品牌廠商)所提出的設計規格,所以不用擔心產品在市場銷售可能面臨的專利侵權的問題,但同時我們也逐漸失去了自主研發的競爭力、毛利率以及發展消費者認同的品牌機會。
在未來新一輪新興產業的競爭當中,技術標準尚未建立,甚至許多殺手級的技術也還沒有被開發出來。若是我們能夠妥善計畫,除了投資生產設備之外,更重視智慧財產權及其布局,善用兩岸華人彼此在人力資源、市場與技術有互補性的產業,進行價值鏈的分工,相信2011年將會是台灣再度躍升的重要轉涙點。
備註:
目前政府在IPR智慧財產權方面提供智慧財產培訓學院(TIPA)、台灣智慧財產管理制度(TIPS)、台灣技術交易網(TWTM)等政策,提供從人才培育到技術流通交易階段的支援,透過這些措施,企業可以透過自行培訓或是外部顧問的協助讓發生在智慧財產權的產生、取得、保護以及運用等過程當中所遇到的問題都能夠順利得到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