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坎昆氣候變化協議未提及IP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UNFCCC) 第16次締約國會議,於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墨西哥坎昆舉行,會中關於綠色專利的討論和協議備受各界關注。

圖片來源:swissinfo.ch網站

長期以來,相關氣候會議總是將智慧財產權視為開發中國家取得潔淨技術(clean tech)的障礙,不時提出強制授權、優惠價格、免除專利在特定國家的保護、集管或分享潔淨技術等措施,來限縮或規避專利權。最有名的例子是2007年的峇里島行動計畫(Bali Action Plan),明文要求締約國加速潔淨技術移轉。2009年5月,G77+中國也曾在UNFCCC長期合作行動特設工作小組會議(AWG- LCA)提案要求,強制將已開發國家擁有的氣候友善技術排除在專利保護範圍之外。雖然UNFCCC公約和現行的京都議定書都未明定智慧財產相關條款,但UNFCCC公約第4條第5項提及了技術移轉與取得原則,規定締約國應採取一切可行措施,促進無害環境技術的移轉,或提供資金協助其他締約國(尤其是開發中國家)取得技術。

關於潔淨技術專利的爭議,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會議浮上檯面,中國、印度及巴西等開發中國家代表紛紛呼籲,應比照部分藥品專利在緊急情況下的強制授權作法,讓開發中國家得以免費使用取得專利的環境無害技術。但已開發國家擔心降低創新研發的誘因,因而多半採取保留態度,不過也有人指出,真正的原因其實是專利技術背後的龐大商業利益。總之,兩大陣營在哥本哈根會議中未能取得共識,這才讓國際綠色技術移轉議題留到2010年12月的墨西哥坎昆會議持續再議。

智慧財產權是否真是綠色技術發展及創新的阻礙?這種說法有何根據?一份題為「智財權是氣候變化技術的移轉障礙?」(Are IPR a Barrier to the Transfer of Climate Change Technology?)的歐盟調查報告指出,開發中國家幾乎沒有任何潔淨技術專利,因此智慧財產權阻礙開發中國家取得潔淨技術的說法,不攻自破。為何專利擁有人不在這些國家申請專利呢?原因是當地技術水準不足、經濟條件不佳、市場規模不大,所以無法吸引專利擁有人前往申請專利。可是,開發中國家也有很適合發展潔淨能源的國家,中國和印度就是很好的例子,潔淨技術在這些國家的發展前景又是如何呢?根據該份報告的研究,加強專利保護力度可以有效刺激當地技術的創新,並且促進外國專利技術的移轉。

最好的例子是美國eSolar太陽能發電公司與山東蓬萊電力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在2010年1月9日簽訂的太陽能聚光熱電機組總代理協定,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太陽能技術移轉與部署行動,也是智慧財產權障礙說的最有力反證。話說回來,eSolar在中國如此大規模的投資案,如果缺乏授權合約的保障,後果實在難以想像。

圖片來源:山東蓬萊電力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最後再回到坎昆會議。這次會議並未在綠色專利議題上形成共識,僅就技術發展和移轉,提出具體目標、程序和技術機制(Technology Mechanism)架構,坎昆協議(Cancun Accord)同樣也未提及任何IP相關倡議。

如果氣候會議還是充斥智慧財產權阻礙潔淨技術移轉的說法,三不五時就提案要求限縮或排除潔淨技術的專利權,那麼氣候變化協議還是繼續忽視綠色專利比較好,正所謂「沒消息就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