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下一個智財大國?

中國盜版猖獗,侵權嚴重,早已經不是新聞。然而,隨著北京經濟政策轉向,這種情況開始出現變化。

過去20年,中國經濟靠著製造業發展而突飛猛進,成為「世界工廠」。不過中國廠商爭取訂單,大都仗著原料和勞工成本低廉的優勢,技術方面往往受制於外國大廠,因此需要支付各種零件的權利金給歐美或日本公司。近年來,因為能源、勞工和物料成本上漲,中國廠商的利潤日漸減少,再加上中國企業對他國科技的依賴(特別是美日兩國),也被官方視為中國人民和經濟安全的威脅。因此,中國當局決定從「中國製造」轉向「中國創造」,藉此調整中國以製造為重的經濟體質,降低對外國科技的依賴,最終目標,是讓中國在15年內成為創新國家,並在21世紀中葉之前成為科技強國。


「中國創造」是中國科技業現在最火紅的話題
圖片來源:ZOL.com.cn

為此,中國政府頒布《全國專利事業發展戰略(2011—2020年)》,要在2015年達到每年專利申請200萬件的目標,使中國躋身全球前兩大發明專利國,而國人在海外的專利申請件數也要倍增。事實上,中國的專利申請案已經開始出現明顯增加,去年(2010)專利申請數就已經達到122萬件,當局核准其中81萬5千件,較前年大幅增加40%。

中國在智財領域的崛起,雖然有助增進智財保護觀念,減少盜版侵權現象,但Harris & Moure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狄金森(Steve Dickinson)卻警告,中國海內外的企業(無論本土或跨國公司)必須注意隨之而來的新挑戰,「在中國不會有人告你?別傻了,這裡隨時都有人被告,當心哪天輪到你。」中國官方報告指出,2009年地方法院新收智慧財產權民事一審案件30,626件,較上年增加25%,但其中僅117件結案。

以前,大公司不會急著在中國尋求智財保護,但現在,經營中國市場的跨國公司必須知道,情況已經不一樣了,以後的智財訴訟只會愈來愈多。如果不在中國註冊智財,無異是將自己的智慧結晶免費奉送給競爭對手,如果不取得中國專利,就沒有權利提起訴訟,指控別人侵犯你的智慧財產權。2010年,中國提出的國際專利申請件數共計1萬3千件,較2009年增加61%,狄金森認為,智慧財產已經是中國最主要的訴訟領域,相關訴訟案屢見不鮮,隨著中國國際專利申請件數的快速成長,國內智財訴訟戰的局勢遲早會搬到國際舞台上演,只是不確定的在哪上演以及如何上演而已。

目前為止,敢於提起國際訴訟的中國企業並不多,主要是因為費用過於昂貴,而且不熟悉國外法律制度,雖然如此,仍有前例可尋。


華為訴摩托羅拉獲勝
圖片來源:China Law Flash網站

中國最大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先前正式向美國法院提起訴訟,指控長期合作夥伴摩托羅拉(Motorola)出售網路設備給諾基亞西門子網路公司(Nokia Siemens Networks),將使華為的商業機密非法轉移至競爭對手,要求調整該項交易以保護華為的利益及智慧財產。華為的指控在今年初獲美國芝加哥的聯邦地方法院發佈初步禁制令,禁止摩托羅拉將一切與華為有關的商業機密移轉給諾基亞西門子網路公司,而且更要求摩托羅拉聘請獨立第三方公司刪除公司內一切與華為有關的機密資料,同時允許華為進行查核。而位於深圳專事快閃驅動器製造的朗科科技,也在2006年狀告德州PNY科技公司侵犯其快閃記憶體專利。兩年後,雙方同意庭外和解。

當初朗科提起告訴,有人視之為新時代來臨,中國企業逐漸擁有自己的美國專利,並且開始主動出擊,但從過去5年的發展看來,情況似乎沒那麼樂觀。也有人說,併購可能產生侵權或商業機密不當使用的問題,隨著中國企業併購國外公司的情況愈來愈普遍,中國企業在外國法庭提起智財訴訟的數量也會明顯增加。

無論如何,中國企業愈來愈向外發展,並且頻繁參與併購等商業交易,這是無可否認的趨勢。當初外國公司在其他市場的做法,例如執行專利權和興訟,都會成為中國企業的模仿目標。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採取這些智財保護措施的中國企業也會愈來愈多。您的公司做好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