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找到肯跟你談授權的公司,你必須做到三件事:一是尋找並接觸對的公司,二是以正確的方法接觸他們,三是做好準備再去。找到適合的公司可能遠比你想像中的還要難上許多,因為知名大公司通常不太想跟發明人打交道。許多發明人也可能因為太快接觸公司而失去機會,因此在接觸公司前務必先檢視自己是否已經做到以下事項:
圖片來源: Seestar
- 清楚了解你目標市場:
對於目標市場,你必須擁有詳細且完整的知識。
- 完成樣品:
抽象的發明概念不容易讓人理解,直接提供完成的樣品才有助於讓對方一眼就看出你的發明價值。
- 可證明商機的證據:
公司不會想要花時間理解你的創意具有什麼技術優勢,他們只想理解你的發明有何商業優勢以及為何能賺到錢。
- 完整排練簡報:
公司願意跟你見面的時間通常不會太久,你必須把握機會在短時間內說服他們接受你的想法,因此事先完整演練簡報絕對有其必要。
尋找和接觸大公司
很多發明人只接觸目標市場中最有名的公司。但遺憾得很,有名的公司很少真心歡迎外部的創意。許多發明人被大公司拒絕後,就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
從許多層面考量,專家其實會建議發明人一開始不要先找大公司。原因如下:
- 接見個人或小企業較沒效率:
對於大公司來說,前來求見的發明人和小公司多如過江之鯽,要花時間一一接見,實在沒效率。
- 太多不請自來的創意:
大部分的大公司都會收到許多不請自來的創意,他們很難從這麼多的創意中排出優先順序,所以自然會回絕。
- 樂見既有方法的新創意:
大部分的大公司會想要從他們既有的方法中尋找新的創意,而非天外飛來的創意。
- 避免剽竊智財權的指控:
即使是大公司也會害怕涉入剽竊智財權的官司,最簡單的避免方法就是完全不和發明人打交道。
- 冗長的程序和計畫:
愈大的公司,就必須愈早提出計畫。因此即使是好的發明,大公司也很有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才有實際的動作,而發明人或小企業早已燒光身上的錢。
- 不同的金額概念:
大公司的投資和報酬金額通常是以幾千萬元來衡量,從你的發明或產品得到的報酬,對他們來說可能太少而不值得投資。
尋找和接觸小公司
即使你最後的目標是和大公司簽訂授權協議,從小公司開始可能是個較佳的策略,原因如下:
- 容易找到關鍵決策者:
小公司通常較能快速改變並快速創新,而且對你來說反而更容易接觸到對方的關鍵決策者。
- 小公司的數量較多:
小公司往往比大公司來得多,這也意謂:你有更多的追求和選擇機會。
- 通往大公司的管道:
大公司的供應商多半是小公司,所以接觸大公司的最佳管道可能是透過供應商小公司。
- 適合的技術領域專家:
你可能在小公司找到適合的技術領域專家,他們擁有的資源可能比大公司更符合你的條件。譬如:適合少量生產的製造設備。
當然,小公司的缺點就是口袋不深,他們可能和你一樣,沒有錢資助你的發明繼續開發。為了分攤負擔,與小公司緊密合作是可能的解決方法之一。一旦與小公司建立合作關係,資訊就能彼此共享,就算發展過程比原先預料的緩慢,發明人也能因為更了解進度而從中獲利。
尋找和接觸小公司的另一項缺點就是小公司比較不有名,所以可能難以辨認出哪些公司是真的對你的創意感到興趣,並且可以為你的創意帶來正面助益。
尋求政府的幫助,是個可行的解決方法。你可以列出當地政府提供的企業顧問或技術顧問等清單,譬如:台灣各縣市的中小企業榮譽指導員(協進會)、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中國生產力中心等,他們的任務就是接近中小企業,並輔導和協助中小企業的發展。如果你找小公司合作,這些政府單位可以幫助你找到更適合取得資金的方法或管道。
市場上其實也有許多私人顧問公司提供企業與企業的轉介或媒合,這些通常所費不貲且很難預測成效。所以建議先嘗試接觸公家機關,因為很多資源都是免費或便宜的。
說了這麼多,不管你找了多少家的公司,還是可能遇到一個結果:沒有公司對你的發明感到興趣。假如他們都拒絕你,但你仍對自己發明非常有信心,或許是時候認真思考放棄「授權策略」改採「創業策略」囉!
文章改寫自: http://www.epo.org/learning-events/materials/inventors-handbook/finding-compani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