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手機戰開打,專利成新資產類別

圖片來源:techsling.com

2011年中,北電網路(Nortel Networks) 6000多項專利開放競標,最後由Apple、Microsoft、RIM等六家企業合組的聯盟擊退Google和Intel,以45億美元搶下,堪稱歷史天價。這場專利標售會開啟智慧手機專利的熊市,有人估計,現今觸及現代智慧手機的專利多達25萬件。專利已經成為這場智慧手機戰爭中,進可攻退可守的武器,世界各地法院都有知名大廠相互控告侵權的案子。


北電專利標售結束沒幾個月,競標輸家Google就以125億美元買下Motorola Mobility,根據今年Google向政府申報的資料,其中專利價值55億美元。三星等公司出產的智慧手機都是採用Google的Android系統,使得Google和Apple成為智慧手機技術領域的死對頭。而後柯達(Eastman Kodak)破產,標售1000多項專利,結果也以2.2億美元售出,雖然金額不如預期,但這幾宗大型專利交易案在在驗證一股新趨勢:專利已成為新資產類別。

手機大廠間的專利戰益趨激烈,帶動專利市場發展
圖片來源:AppleLife網站

從前,專利只是收在公司檔案櫃裡,偶爾與競爭對手進行交叉授權交易時,才拿出來當作談判籌碼。但從1990年代開始,這種情況有了轉變。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和IBM等科技大廠開始將專利組合視為營收源,有價授權智慧財產。

如今,公司買賣專利已經司空見慣,大部分的交易金額以百萬計,引人注目的上億成交案並不多見。不過專家認為,這個市場到底可以發展到多大規模,是個值得探究的問題。哈佛商學院經濟學家Josh Lerner指出:「專利不好賣。但智慧財產的價值顯然非常可觀。我認為現在只是剛開始而已,未來,智慧財產權的交易還會更多。」

這個龐大的專家產業現在已經開始建構專門交易創意的市場,其中參與者包括Intellectual Ventures和RPX等專利搜購機構,Ocean Tomo和ICAP A等專利仲介商、避險基金、投資銀行以及法律事務所。不過,堪稱舉足輕重的是如Global IP Law Group這類,提供專業知識與企業家途徑的「精品事務所」(boutique firms)。Global IP創辦人之一David Berten表示:「我們取得專利,並透過各種可能的管道賺錢,包括出售、授權,甚至是訴訟。」

Global IP Law Group 共同創辦人Steven Steger (左) 和 David Berten
圖片來源:Daniel Borri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Global IP在北電網路創下天價記錄的專利拍賣案中,一戰成名,Global IP的崛起,正象徵專利市場的快速興盛。在矽谷,像Global IP這樣專攻專利法律顧問市場的精品事務所,並不算稀有,著名的還有Inflexion Point Strategy、Epicenter IP Group及3LP Advisors。這些公司的創辦人都是律師,但業務性質卻非純然法律,其商業銀行的色彩甚至要比法律事務所色彩來得明顯。他們將營業重點擺在專利的評價與出售,以及策略性建議的提供。

Global IP在2009年創立之時,全公司只有2名律師(兩位創辦人自己),發展至今已有10名律師。三分之二業務在出售專利,目前正在處理的專利就超過20件。他們大部分工作都不是來自固定案源,但這些偶發性的工作卻帶來大筆收入,其中40%與訴訟有關。

在北電案中,Berten帶領團隊建立起龐大的北電專利資料庫,透過政府專利局、其他專利申請案的引證、授權協議的授權項目以及海外國家的申請記錄,追蹤每件專利的歷史,工作相當沈重。

Berten與北電前策略長George Riedel及北電的瑞德(Lazard)銀行團,聯手向矽谷和歐洲企業簡報,面對幾家科技大廠的律師提問,他們對細節展現驚人的掌握能力,細到連個別專利和權利項都可以因應。Berten表示:「他的工作就是發掘專利的價值,並向潛在買家展示這些價值。」北電專利最後以45億美元結標,遠比原先預期的20-30億美元高出所多,連北電自己都非常驚訝,慶幸這場拍賣適逢智慧手機生態系統戰爭。

在柯達破產案中,Global IP擔任Wal-Mart和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等無擔保債權人的外部顧問,負責研判拍賣價格是否低估專利價值,以及建議債權人應否改採授權等其他方式獲取更好回報,這是跟先前截然不同的角色。

Inflexion Point Strategy 董事總經理Ronald S. Laurie表示,北電案和柯達案迥然不同的經驗,顯示專利訂價涉及諸多因素;無論是時機、競爭力、法規,抑或是法院裁定,都有影響。「專利是個不穩定的現貨市場。這確實是個市場,但卻較為近似藝術市場,比較不像是股票或原油市場,」他說。

Epicenter IP Group執行長Ron Epstein同意專利(尤其是大型組合)的訂價非常困難,但他認為企業間的專利交易會愈來愈普遍,訂價也會趨於公式化。他預測,專利取得成本有天可能成為企業損益表的標準項目。

3LP Advisors 創辦人Kevin Rivette說道,稱專利是種資產類別,實在看得不夠遠,因為專利組合價值愈高,就能作為策略性工具,用以壓低供應商報價或者改變對手的產品計畫,他指出:「專利足以扭轉競爭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