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蟑螂末日預言?

美國國會為了嚇阻專利蟑螂濫興訴訟,於今年中提出SHIELD Act,規定軟硬體專利侵權訴訟的原告如果敗訴,必須負擔被告的訴訟費用,其目的在保護高科技公司不受「非專利實施實體」(NPE,俗稱專利蟑螂)的騷擾。法案一旦通過,可能終結NPE的商業模式,而被控侵犯NPE專利的廠商,也能繼續實施專利技術,不必怕惹上官司。

奧勒岡州議員Peter DeFazio是SHIELD Act的主要推手
圖片來源:Law.com

所謂「危機就是轉機」,SHIELD Act雖然企圖防堵NPE的生財之道,但卻可能意外催生新型態的新創公司。就拿PersonalWeb來說吧,這家小公司之所以值得一提,是因為它徹底模糊了傳統NPE與新創科技公司之間的界線。先來看看PersonalWeb近期的提起的侵權訴訟(資料取自PriorSmart):

PersonalWeb告的都是響噹噹的大公司,這不就是專利蟑螂嗎?看倌哪……您這麼說,人家可是會不高興的。來看看PersonalWeb的網站,它可是家如假包換的公司,有如假包換的營業處所(位於德州泰勒鎮,德州東區聯邦地方法院的所在地),以及如假包換的員工,最重要的是,它還擁有一項以上如假包換的產品。他們這麼大費周章,只是為了看起來像家真公司嗎?現在很多新創公司不也都是這樣?規模不大,擁有幾項有意思的產品。這下子,要分辨NPE和新創科技公司可就不容易了。

PersonalWeb官網

PersonalWeb的出現有何意義?
PersonalWeb的出現,顯示傳統的NPE模式正在演化。輿論和法院對NPE一片撻伐,再加上軟體公司創立成本高昂,促使NPE開始轉型,PersonalWeb就是最好的例子。它表面上是新創公司,有員工,也有產品,但仍積極尋找行使專利權的機會,而且專挑友善的法庭提起訴訟。PersonalWeb設立於德州泰勒鎮,屬於德州東區聯邦地方法院的管轄區域,在此提起訴訟,陪審團成員都是當地居民,對於當地小公司對抗跨國大企業的官司,自然會寄予同情。

有人預測,小型科技公司持有專利組合的商業模式,會愈來愈受歡迎,因為一來容易吸引投資,二來專利組合和科技本業都能帶來營收,創造共生關係。

SHIELD Act有何意義?
外界對於SHIELD Act有褒有貶,它在美國國會的審查進度仍然值得觀察。不過,隨著傳統NPE與營運實體間的界線愈來愈模糊,SHIELD Act企圖以高不可攀的訴訟費用,防堵小公司挑戰大企業的作法,實在有待商榷,畢竟尋求行使專利權的小公司,並不一定就是專利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