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智財權布局失敗的系統性問題

large_7896852840

多數的企業雖然已經認知到專利的重要性,但是在專利管理的政策目標上,卻也是跟業績一樣採用目標管理,要求研發人員每人每年提出多少件的專利提案,但是沒有引導這些專利提案能夠與企業未來的市場布局做有效的結合。

而從研發部門角度來看,雖然公司有提供創新發明的獎勵機制,但是手上負責的產品開發專案準時達交更是重要,所以專利提案就一直成為年底前為了應付考績而必須補繳的作業,無法在此創新提案當中投入足夠的創意。

從專利部門角度來看,雖然說專利規劃布局也是工作職責之一,但是卻很少有機會被加入到新產品開發專案當中,自然無法在研發初期,就給予研發專案同仁充足的專利資訊;另外,上班時間光是幫眼前爆衝的專利提案進行可專利性檢索就快不夠用,剩餘時間還要處理之前申請案所產生的OA答辯或是突如其來的專利侵權警告信。總是擔任公司智權救火隊。

有些公司沒有編制專利部門,或是專利部門人手不足,有時會為了消化手上專利提案的可專利性分析工作量,去”要求”配合的專利事務所負責進行可專利性檢索。當專利事務所進行有成本的服務工作(其實也有價值,因為可避免過度投資成本在沒有機會拿到專利權的構想上,只不過這個機會成本要到兩年之後才會看到),卻可能因為免費服務做好,反而造成本業無法立案的利益衝突且時,透過申請較小的權利範圍,或是改請新型專利,就成為解決這個窘境的暗黑專利布局技巧。甚至還可以因此而預見未來專利審查委員OA可能會提出的”錢案”。

最終結果公司貼滿一牆的專利保護的都是即將(或已經)下是的產品,最新的技術還是要向外取得授權,一但遇上訴訟,總還是少了那件可以反訴的對手的重要專利。

如果真的想要利用智慧財產權布局提昇企業的競爭力,除了申請專利之外,還有重新檢視如何將智財管理作業融入既有的企業流程當中,也就是要做BPR流程再造或是參考新聚能的近期培訓課程
photo credit: markchadwickart via photopin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