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統計,2012年台灣工具機生產值為53億4,046萬美元,相較2011年成長1.9%。僅次於日本、德國、義大利,台灣出口排名已達全球第四。持續成長的加工機產值是否會受3D列印機的出現影響成長力道,就用一篇專利來跟您說明:
資料來源:WIPS
一家名為iRobot的公司申請有關製造機器人(ROBOTIC FABRICATOR,如上圖)的專利,此篇專利分別在美國、日本及歐洲提出申請,其中美國案(US 20130015596)主張2011年6月23日提交之美國臨時申請案(Provisional application:61/500300)的優先權(詳見備註)。前述臨時申請案需在申請日起12個月內進行正式申請案的轉換,但轉換為正式申請案之發明標的,必須要在臨時申請案中得到支持,也就是要符合美國專利法35 U.S.C.第 112條之規定,正式申請案才能夠主張臨時申請案的申請日為優先權日。
資料來源:iRobot
大家對iRobot出產的清潔用機器人應該不陌生(如上圖),直至2011年iRobot已於全球銷售超過6百萬台,但在機器人清潔市場一支獨秀的iRobot究竟為何要進軍3D列印?原來是美國政府撤離伊拉克、縮編世界各地駐軍,造成國防預算的縮水,因此衝擊到也從事軍事用機器人的iRobot。iRobot專利中的這台製造機器人除了基本3D成型服務外,不管您要銑削或要鑽孔都可以提供服務。
資料來源:WIPS
3D列印機看起來好像無所不能,但當印製機印出種子零件(seed part)之後,後續還是要借助人工進行銑削、鑽孔等程序,因此就算有3D印製機,若是要大量生產或是DIY時,仍會耗費時間與人力。iRobot申請的這台製造機器人即是透過二支6軸(如上圖)的機械手臂,第一機器手臂用來操縱元件,第二機器手臂用來操縱另一元件相對第一機械手臂;另搭配一支工具頭,此工具頭可視需求替換為3D列印噴頭、銑削工具頭或鑽孔工具頭;後續的銑削、鑽孔加工過程對加工機業者來說在熟悉不過了;嘗試性與3D列印機結合,這想法竟然已經有人提出專利申請了,加工機業者們是否有啟發呢?
備註:
我們進一步發現日本(JP 2013006269)及歐洲(EP 2537642)竟然是主張美國臨時申請案(Provisional application:61/500300)作為優先權。
資料來源:WIPS
不在美國提正式申請案,那優先權還能主張嗎?答案是可以的,日本與歐洲申請人可以依據巴黎公約的規定於任一會員國中提出正式申請案申請時主張美國臨時申請案作為優先權,但還是要依照各國的專利制度規定,將臨時申請案的文字轉換為該國或該地區所接受的語言(如歐洲專利局法定語言:英文、德文或法文)。
歡迎大家參加新聚能於2013/07/03(三)所舉辦的” 3D列印時代之產品智財權佈局策略”,一起思考如何讓加工機 + 3D列印成為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