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擷取自Youtube
我們過去曾經報導過Dyson如何研發出可以不用集塵袋的吸塵器,並透過品牌與專利佈局逐漸成為行業領導者的故事,而近期Dyson創辦人詹姆士戴森博士在9/4於日本東京,也是Dyson公司最早發跡的海外市場,發表了戴森最新掃地機器人Dyson 360 Eye,而這個訊息再度刺激了大家對於掃地機器人市場是否會掀起新一波成長的想像空間。
為了不讓大家認為這款Dyson 360 Eye吸塵機器人只是市場的跟隨者,Dyson特別強調Dyson 360 Eye歷時16年的開發,研發團隊超過200位工程師,投資金額高達2800萬英鎊。包含戴森第二代數位馬達在內,合有超過420項專利運用在這台吸塵機器人上。
從專利資訊當中也驗證詹姆士戴森博士並非誇大其辭,因為早在1998年也就是距今16年前,Dyson就已經提出了從結構到路徑判斷等一系列的與吸塵機器人的專利申請案。
從專利圖示當中可以看出,Dyson當時設計的吸塵機器人就有配備光線以及多個紅外線/超音波發送與接收器,藉以判斷位置以及行動路徑中與障礙物的距離。
而本次發表的Dyson 360 Eye的基本清掃路徑規劃模式也跟當時的專利申請內容相去不大,採用方形螺旋的路徑機制進行。
圖片來源: 擷取自Youtube
而在障礙物判斷上,它甚至加入了不同模式,並以燈號來表示,就好像是顯示它的心情 — 藍色是開心,綠色是在找繞過障礙物的方法,紅色是覺得可能遇到小屁孩或是喵星人會有危險。
既然Dyson在16年前就已經投入這麼多的心力在研發吸塵機器人,並進行專利佈局,但是為何到今天才發表相關的產品呢? 我們發現其實早在2004年就曾有報導指出Dyson發表一台名為Dyson DC6的吸塵機器人,據稱當時的訂價是6000英鎊,按照當時英鎊兌台幣匯率為1:61,一台Dyson DC6 要花台幣36萬以上才能買的到。而Dyson當時應該也沒有想要把DC6當成是吸塵器來賣,因為當時主要的行銷訴求就是DC6是5%的吸塵器功能與95%的機器人智慧(robotic intelligence)的產品,也許是當時機器人的市場也還沒起來,DC6最終並沒有量產上市的紀錄。
圖片來源:gizmag
而16年後的今日,由於電腦運算能力大增,各種感測器的成本也大幅下降,要讓掃地機器人運作的硬體環境已經成熟。日本業者對2012年日本國內機器人吸塵器的市場規模預估約為25萬台,並認為未來有可能佔到整個吸塵器市場的1成以上,這也促成Dyson捲土重來,端出Dyson 360 Eye的決心。本次所發表的Dyson 360 Eye除了過去已經開發完成的智能功能之外,外觀較於之前的設計方案,最大的差異就是氣旋的分離槽改為直立式,並且採用類似戰車履帶的設計取代取代過去的大車輪,而這些特徵都可以在近期公開的專利當中發現
圖片來源: engadget
我們從近期掃地機器人的評比當中發現,更聰明的清掃路徑規劃、不要被障礙物卡住等特徵是消費者相當重視的功能,而Dyson本次推出的產品,分別採用視覺辨識取代隨機行走的路徑規劃,以及採用履帶而非小輪子增強跨越地毯、門框等障礙物的能力,的確是較現有產品更為突出的設計。蠻值得業者參考的。但是依照Dyson公司過往的習性,可以想見若有廠商想要模仿它的設計,應該是很有可能惹上專利侵權的官司。
想了解Dyson 360 Eye 完整的專利清單以及迴避設計建議嗎? 歡迎與我們聯絡。或是報名我們近期的技術研發與專利佈局實務培訓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