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專利資訊-趨勢篇

Trend_Analysis

圖片說明:這是針對工業機器人(手臂)技術所做的專例申請趨勢分析

圖片來源:Relecura

專利的資料透過圖表視覺化的處理,可以讓企業非專利部門的同仁更容易掌握複雜專利情報,所以許多商業的專利資料庫供應商也將資料圖表畫、視覺化功能作為一個重要的競爭維度進行創新。但我們發現,由於專利資訊會因為專利特殊的法律規定以及各國提供的資料完整度而略有的差異,所以若是沒有仔細想清楚,可能用了百萬等級的資料庫還是會解讀錯誤;反之,若是能夠掌握專利法律規定以及了解資料庫的功能及限制,妥善規劃檢索策略,好的資料庫是可以幫您快速且正確的發現重要的競爭情報。本篇文章就從進行專利分析最常用的時間序列圖表跟各位進行說明吧。

時間序列是進行專利分析時最常使用的圖表之一,由於專利資料通常分為公開以及公告(授權)兩大類,通常有申請日、公開日以及公告(授權)日等日期欄位,所以進行時間序列分析時,多半就只能挑選這三個欄位其中之一作為統計的依據,而我們認為申請日是最適合的,因為這個日期幾乎就是代表這個發明最早的公開時間點。但是我們有時候會看到類似這樣(範例)同時並列申請日與公告日的統計圖表,我們發現對於專利不太熟悉的人若是直接看到這類型的圖表,其實常會有解讀錯誤的狀況發生。

第一個容易發生錯誤的地方就是由於專利資料有18個月早期公開的規定(自申請日或是最早優先權日起算),所以近18個月的資料通常尚未公開(部分採(實用)新型的專利長查期間較短,可能6~8個月就受理通過,所以近18個月內還是會有些資料會發布),而反映在圖表上就是尾端(右方)數量會突然下降。如果一個只了解技術但不太了解專利法律規定的人來看這樣的圖表,解讀可能會變成「這項技術近年可能發生瓶頸…」

第二個就是,公告(授權)日這天其實是審查委員決定的,這一天通過的案子可能是4個月前以(實用)新型方式申請,經程序審查受理而通過的案子,也有可能是一件4年前提出申請,經過兩次OA, 也提過兩次答辯而審查通過的案子,若是將所有審查通過的案子按照公告(授權)年份來累計數量,其實比較適合用來解釋專利審查的效率,而不是技術發展的趨勢。所以我們在製作時間序列圖表的時候,若是要同時呈現專利公告(授權)的狀況,還是喜歡用這些公告(授權)的案子的申請年份來累計。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大約可以目測出專利核准的比率。根據各國專利受理單位的統計,專利平均審查通過的時間約30多個月,所以按申請年所累計的專利公告(授權)案近五年也通常是呈現下降的走勢。

當我們了解以上常見的錯誤原因之後,適當的改善專利圖表的呈現,一張簡單的專利申請趨勢圖,也可以成為一個協助研發主管進行專利決策的重要圖表。

例如:當我們要採用過期的技術時,就可以將資料調閱範圍鎖定在I.申請日距今超過20年(以發明專利為例)的黑色區塊,或是IV.申請日距今6~20年,但仍未公告(授權)的專利申請案的橘色區塊。

或是當我們產品準備要上市,希望確認未來不會有實施上的風險,需要進行FTO產品自由實施檢索或是不侵權調查時,就可以將資料搜尋範圍鎖定在II.申請日在距今20年內的公告(授權),且維持有效(有持續繳年費以及沒有被第三方舉發成功)的專利的紅色區塊以及III.申請日距今6年內的專利公開案

而那些在18個月早期公開期限內,尚未能檢索到的專利該如何處理呢? 當然就是要保持警覺,用原來的檢索條件進行專利監控囉。

 

[廣告一下]

我們將在10/30(四)舉辦的【跨國企業專利管理實務研討會】當中進一步為各位介紹其他進行產品進軍國際時,專利管理與布局的重要實務與工具,歡迎大家報名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