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勞動經濟和組織研究所(Fraunhofer IAO)最近發表的國際專利分析報告指出,在涉及工業4.0的專利中,中國取得了很大進步,與德國及美國的差距逐漸縮小,報告結論引起了廣泛的注意。
根據IAO的定義,工業4.0的技術包含資訊產出、資訊傳輸、資訊儲存與處理以及智慧/整合服務等四大項目。2005至2013年中國涉及工業4.0的相關專利只有515項,仍遠低於美國的1467項,但已超過德國的477項排名第二。2013至2015年中國取得優先權並公開的相關專利申請己達2541項,超過美國的1065項和德國的441項,和美國相較,中國更專注在網路拓撲、節能網路裝置、RFID裝置等技術,而在無線感測器網路、嵌入式系統、低成本機器人以及大數據方面,中國專利申請量成長快速。此外中國研發正邁向智慧型、分散式和自我適應控制等先進技術,專利品質也逐漸提高。
報告也指出中國投入工業4.0相關技術研發的企業與學研機構,若只計算曾提出專利申請的總數就已超過300家,目前獲證專利數量領先的中國企業是華為和中興。華為2014年投入生產自動化/智慧化研發的金額達6千4百萬美金,2015年預計相關技術的研發金額將成長至8千萬美金。
近年來,中國發明家在工業用節能技術領域註冊了重要的基礎性專利,例如瀋陽自動化研究所開發並獲得專利的新方法,可建立更節能可靠的工業網絡。中國最大的機器人製造商上海新松,過去三年平均一年約註冊140項發明,另外300家左右其他中國機器人製造商年專利註冊總和也是如此。在大數據的領域,中國也是不可忽視的技術創新者,除了互聯網巨頭如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之外,較不知名中國企業也申請取得了在數據處理與如何改善數據安全(例如量子加密)的重要專利。
想要更了解與工業4.0、物聯網如何改變生產製造的流程,歡迎大家參加我們在8/5所舉辦的研討會
資料來源: Fraunhofer 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