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dit: Erikaow @ Flickr
近年全球及兩岸都在瘋創新,我們政府去年才積極解除新創公司在法規面(如閉鎖型公司、外國人設立公司)的障礙,更積極的獎勵新創公司,讓創業環境更為友善。而對岸中國大陸李克強總理甚至提出「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措施,更讓創業變成了這一時期大學畢業生的集體行動。
對於新創公司是否該申請專利,有人贊成,也有人持反對態度,其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新創企業在實體產品正式出貨前,或是軟體網路平台在找到可持續獲利的模式之前,都持續不斷的在進行轉軸(PIVOT),所以在創業初期所申請的專利其保護範圍未必能夠涵蓋到最後上市的產品規格;這也衍生出第二點原因、為了要讓專利權能夠保護到最終上市的產品或是網路平台運,新創公司必須不斷的提出新的專利或是修改已經提出的專利申請案,而這些投入都必須要花費大量的金錢(以及時間),若是資源不足的新創公司,很難進行完整的專利布局。所以即使我們認為優質的專利組合可以提高新創企業募資或是上市的價值(詳情請參考「專利價值影響新創事業成功!」一文),或是可在商業模式當中搭配其他智慧財產權(如商標或是著作權)進行保護或是授權 (詳情請參考「新創公司的智財策略」一文)。
對於資源有限的新創公司,雖然可以透過新型(或是中國的實用新型)專利降低申請成本,但這件專利具體應該如何進行保護,目前似乎沒有太多的論述。最近發現一篇由美國專利代理人同時也是新創公司共同創辦人兼智權長的Russ Krajec先生提出一篇”The First Patent: A Roadmap for a Startup’s Patent Portfolio” 蠻值得提供給新創公司的創辦人們參考。
Russ Krajec認為新創公司的專利組合簡單來說就是包含兩類專利:預言性專利和非預言性專利。預言性專利如其名,幾乎就是在預言,猜測技術如何運作,以及市場將會如何應用該項技術的專利,其最大作用是在保護公司產品的基本概念,它則是必要之惡,運用不當可能重創新創公司,而非預言性專利亦稱「資料取向」專利。
預言性專利是新創公司在剛開始的時候絕對需要的。這種專利是在募資階段或最晚產品上市之前就提出申請,沒有資料依據,幾乎就是在預言,猜測技術如何運作,以及市場將會如何應用該項技術,其最大作用是在保護公司產品的基本概念。理想情況是,隨著新創公司逐步成長,對於市場更加瞭解,許多技術問題迎刃而解,當初預言性專利設定的目標自然就會實現。
非預言性專利的背後都有龐大的資料在支持專利的商業主張,這些資料可能是測試結果,但最重要的還是市場資料。資料可以減少專利的猜測成份,如果專利能夠掌握到深刻的市場洞見(例如客戶的痛點),往往就能創造極大的商業價值。這些資料取向的專利也能降低風險。專利的風險無非來自技術和市場,一旦有資料支持(無論是技術或是市場資料),整體專利風險都能降低不少。
「瞭解市場」和「逐步解決問題」是專利布局的真正關鍵,但在撰寫第1份專利的時候,這兩個要件都在未定之天,有何對策可以幫忙克服這種窘境?專家Russ Krajec有好建議。
第1件專利不會是專利組合裡面最重要的那件專利,所以不需太過緊張。
原則上,第1件專利只是先幫未來的專利先畫個位置,或是搭個架構,在實際申請時,務必交待產品之所以與眾不同的一兩個新穎之處,這樣算大功告成。撰寫權利請求項時,記得範圍要寫大一點,這樣做的目的在於獲得審查官的回饋(也就是駁回),藉此找到更具專利性的切入點。(透過新型專利申請策略雖然避開審查官實體審查,但是對於自己發明真正的權利範圍界線並不明確,詳見文末備註)
第1件專利別放太多資訊。
有人甚至把實驗室紀錄也放進專利,這種一網打盡的做法會在日後不斷衍生問題,是最糟糕的做法之一。(雖然美國專利可以透過CP, CIP等程序將揭露在說明書內容的發明細節修正到專利權利項,但是對於仍然會影響未來新申請的專利或是其他專利受理局的關聯案)
第1件專利揭露太多資訊,一旦日後做好調查找到產品開發方向,反而很難為後來的發明申請到專利。
專利申請書裡面的所有東西都是先前技術,會被拿來質疑公司日後的發明。就算是臨時申請案,只要它的非臨時申請案公開了,也算公諸於眾,即使臨時申請案只說某事可能,沒說怎麼實現,審查官仍可能引證為先前技術。所以,別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切記,第1件專利只是用來勾勒事業創新的大重點,之後的專利才是真正保護的開始。
備註:
新型專利不需要經過實質審查,所以提出後經過程序性的審查,就可以快速的取得一個專利號,從申請成本以及時效角度來看,或許適合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但是從專利權的運用角度來看,雖然新型專利也可以對實施侵權產品的競爭對手提出專利侵權訴訟,但是從統計上來看,新型專利被競爭對手舉發/無效成功的機率是發明專利的兩倍。
參考資料:”The First Patent: A Roadmap for a Startup’s Patent Portfol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