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amenclinicsphotos ac
壓力為一種刺激,其來源可能為內在或外在因素,例如:肌餓、疲勞或是空氣汙染、噪音、工作要求等,而一般人對於壓力會產生相對應的反應,包括生理反應(肌肉張力、 血壓升高、唾液分泌、流汗、呼吸急促、血糖升高等)、情緒(焦慮、 亢奮、 生氣等)、認知(負面評價、消極態度)、行為(失眠、哭泣、攻擊等)。壓力亦為一種動態的過程,壓力源與壓力狀態/反應之間有互為因果的關係。所有壓力不一定是壞的,壓力之父”修爾(Selye)”在談及壓力時,將其分為好壓力及壞壓力,壞壓力會使我們身心都受到不好的影響,甚至危害到健康。
當長期身處於高壓的環境之下,壓力就會藉由影響人體內的交感副交感神經,分泌出所謂的壓力荷爾蒙”皮脂醇”,此荷爾蒙會造成許多相關疾病的發生,例如: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受損等,進而影響到人體的健康,甚至導致死亡;因此,現代人越來越注重壓力的管理以及如何釋放壓力,但一般傳統的壓力評量表往往是當患者自身已感受到因壓力過大,甚至是出現身體不適的現象時才會就醫進行評量壓力指數,此時需要付出較大的成本進行壓力排解及疾病治療,若平時能隨時進行壓力指數監控,適時進行壓力紓解,則可大幅降低相關疾病發生的機率及後續治療的費用,目前臨床上可藉由以下生理訊號進行壓力指數的評估:肌電值(EMG)、心律變異(HRV)、體溫(Thermal)、膚電值(SC)、腦波(EEG)、呼吸數值,而目前穿戴式裝置上的生理感測器也都可以檢測到以上相關數值;目前穿戴式裝置的瓶頸其中之一在於,雖然檢測到了使用者許多的生理數值,但不知道如何運用這些數值,提供給配戴者有效的資訊;因此,為了瞭解使用者的需求,美國微電機系統和傳感器工業研究組與知名生理傳感器研發公司Valencell共同進行了一項調查研究。該調查旨在收集美國消費者對健身追踪器、智能手錶、智能服裝等可穿戴產品的期望和態度。報告中對消費者偏好的功能進行了統計分析,其中55%的人希望穿戴式裝置能有壓力監測的功能,另外,CCS Insight對2000位英國和美國用戶進行了問卷調查,統計了人們對哪種自動追踪技術感興趣。而除了睡眠追踪以45%的比例排名第一之外,其次就是二十四小時對壓力水平的追踪。
對於現代人壓力過大的現象,現在於市場上已經有許多廠商將穿戴式裝置將所測得的生理數值搭配情緒壓力演算法,進而可得知配戴者當下的情緒壓力狀態,當配戴者壓力過高,穿戴式裝置便會發出警告並教導使用者如何進行簡單的壓力舒緩活動(例如:呼吸、冥想),讓穿戴式裝置不再只是告訴使用者問題,而是幫助使用者解決問題,提升穿戴式裝置的實用性。
以下新聚能也針對能進行運用於穿戴式情緒壓力檢測的相關技術進行專利分析,請見下圖:
圖:專利申請趨勢
上圖為1997-2016年穿戴式壓力檢測技術專利申請趨勢,由於專利有申請後於18月後公開之限制,故2015-2016年之申請量僅做為參考,由趨勢看來主要於2011年後專利數量大幅上升,也呼應到前述使用者調查結果所提到的接下來的穿戴式裝置將走向以情緒壓力感知為主,基本的生理檢測功能已是穿戴式裝置必備的功能,如何利用所獲取的生理訊號藉由演算法得到更具有價的訊息(情緒、壓力等)將是未來穿戴式裝置的重點, 而在近5年中(2011-2016)也看到許多穿戴式大廠,如Fitbit也開始朝情緒感知功能進行布局。
另外由此分析中也可以看到中國及台灣目前主要的專利權人,請見下圖:
圖:專利權人(中國,台灣)
上圖排名以專利家族數量進行排名,主要以國外企業為主,中國廠商有成都智信優創科技、京東方,台灣則有瑞軒科技及華碩,請見以下相關專利:
上述專利分別利用腦波、膚電作為情緒壓力評估的生理數值。
想要了解更多有關情緒壓力穿戴式裝置的專利議題嗎?這次新聚能很榮幸與龍吟研論合作,從兩岸華人的先期使用者當中挖掘「家庭照護與聯網需求」中的”壓力”問題。 新聚能的研究團隊首先將”壓力”這個心理名詞,透過論文以及健保的研究,找出與之交互影響的生理疾病及其機轉,進而找出透過穿戴裝置可以分析的生理量。
進而從專利情報當中找出有哪些技術涉及這些生理量的測量、辨識以及舒緩,這些專利技術是否開發成商品,這些商品如何運作,可作為廠商開發產品或是迴避設計的參考。 報告內容將於活動當天發表,並可接受預購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