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研討會由前通用汽車全球研發管理總監,現任經濟部顧問許俊宸博士開場,許博士從台灣現有產業鏈如何在未來自駕車產業扮演要角這個問題出發,指出過去台灣產業的賺錢方法為Cost down,但未來在此產業台灣能有另一種賺錢方法,此即Value up,換句話說,就是透過解決消費者痛點來為自己加值,自駕車若能滿足此需求,即能讓消費者買單,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大雨滂沱的夜晚,駕駛駕車回到家門口,駕駛能一手抱著小孩在不撐傘的大雨中平安乾爽回到家,而汽車能在看不清停車線的情況下自動駛回停車位。與其一再強調產品本身功能,不如告訴消費者,產品能實際解決甚麼問題。
接著進入本次研討會主軸,由工研院專家分別從政策法規、車用感測器與運算硬體架構、多重感測器融合演算、產業發展分析等四個面向,剖析台灣在全球自駕車產業的機遇。
首先從政策面來看,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的沈怡如 副研究員談到智慧交通是個生命週期長,需要政府建設及政策長期配合投入的產業,然而政府預計投入多少資源在智慧交通上,則取決於交通現況能夠獲得多少改善。為確保整體成效及系統整合,各國政府皆對智慧交通制定長期計畫與標準,例如美國ITS Strategic Plan、歐洲ERTICO專案計畫、《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書、日本ITS構想計畫等,未來若想在此產業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企業產品研發方向勢必得符合當地市場規格。
再來談感測器的軟硬體層面,講者是工研院資通所的陳俊仁經理,他首先比較三大自駕車感測器Camera、Lidar、Radar的特性及其應用範圍,再進一步依未來自駕車所需功能,找出各感測器的技術發展趨勢,並透過計算自駕車達成其功能所需的資訊量,進一步整理出自駕車運算平台所需的規格與架構,最終導出感測器的需求量及市場潛力。
既然有了硬體,必然需要相應的軟體來配合,然而目前並沒有任何一種感測器能單獨滿足自駕車的所有需求,因此異質感測器融合成了目前的關鍵發展技術。
工研院資通所的陳澤民經理介紹以深度學習方式將不同感測器回傳的數據融合,並運算出能讓自駕車判讀的資訊,其中系統架構整合、原始數據蒐集及模擬、深度學習等技術,均扮演著關鍵角色。
最後檢視整體產業發展,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的石育賢資深研究經理按車用電子系統的功能及產業特性分為八大領域,再結合產業市場現況與專利申請趨勢分析,找出各領域主要領導廠商在自駕車自動化、電源動力、聯網通訊上的發展態勢及技術布局。分析結果可以發現,目前自駕車產業仍在蓬勃發展階段,尚未進入成熟期,而台灣廠商不論在感知系統、感知模組、IC及感測元件等技術上皆佔有優勢,若能於現有基礎上找出需求並加以發展結合,即可為既有產品提升附加價值,趁早卡位高達8000億美元的全球自駕車市場。
從本次研討會中可以看到隨著智慧交通的發展日趨成熟,各國法規標準的方向及需求也日漸明確,並且在進行市場分析時,也大量使用專利佈局的趨勢分析,來佐證關鍵技術走勢,為產品發展找到新方向。
新聚能近期也針對自動駕駛技術進行專利研究,目前自駕車相關專利已突破7萬多件,各大廠如福特、豐田、通用等主要領導廠商早已佈局許久,建起專利高牆
而新聚能目前已更進一步將車聯網通信標準專利佈局、主要感測器技術佈局、先進感測器融合與演算法技術分類,以及結合自駕車L3、L4測試標準等報告整理完成,成為瞭解大廠細部技術佈局的一大利器。 歡迎對自動駕駛與車聯網技術關注的朋友與新聚能索取進一步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