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術研究看專利分析

專利分析或是一般稱為專利地圖,係指透過專利檢索技巧,檢索出與研究主題相關之專利資料,並以統計分析之方法,加以縝密及精細之剖析整理製成各種可分析、解讀、以圖表格式呈現之加值化專利資訊。使用者可以如同閱讀地圖般,用簡單與清晰的圖表即可獲取包含在其內的豐富專利資訊內涵。由於最近配合一項計畫,要從學術界的角度探討專利分析的重要性,我們嘗試運用專利地圖的手法,但是跳脫專利的資料,來看這個問題。

首先,由於大專院校教師主要的工作內容重點就是教學與研究,而研究的經費來源除了學校之外,很大宗一部分是來自於政府的計畫。所以我們透過國科會的GRB政府研究資訊系統,可以找到有多少以”專利分析”有關的研究正在或是已經完成。發現有208篇研究或報告資訊。

另外一個參考的資料來源,自然就是從博碩士論文下手。現在國圖的博碩士論文查詢系統做的很漂亮,功能也不錯。我們用”專利分析”為關鍵字進行全文搜尋,共找到962篇相關的博碩士論文。

按照專利地圖的分析手法,我們會想要知道主要發明人與申請人是誰?從論文的資料結構來看,自然就是作者以及學校了,由於資料庫有自動索引分析的功能,所以我們可以在右方看到發表相關論文的主要是哪些學校。

而趨勢呢?有時候數量雖然多,但如果歷年的申請量是下降的,可能是反映出技術有瓶頸無法突破,或是被替代技術取代了,所以我們以論文發表的畢業年份為索引進行統計,發現2000年以前以專利分析為題的論文每年不過個位數,但是近三四年,每年相關的論文數量已經超過百篇。

然後呢?其實還可以有很多角度來檢視這些資料,但其實重點在於研究者的想問的問題是什麼,數據只是客觀的給我們佐證或是反證。

再回到為何現在學術界如此熱中於用專利分析的方法進行產業或是技術的研究呢?我們認為以往對於專利討論多半在於專利的申請與答辯,所謂Prosecution的程序,但是從近期專利訴訟相關的新聞我們可以發現,只靠內部的發明是不夠的,必須透過併購公司(例如:HTC向VIA買S3, Google 買 Motorola的手機部門)或是購買專利(例如:工研院準備成立專利基金,Apple, Microsoft等企業購買Nortel的專利資產)才能夠快速的建立能夠抵禦外侮的專利組合,而專利分析與專利地圖報告,正是企業進行這些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