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基亞和北歐半導體將簡化物聯網SEP許可

諾基亞(Nokia)和北歐半導體(Nordic)日前(1/27)宣佈推出一項基於行動通訊的物聯網標準基礎專利(SEP)的創新許可授權方案:

  • 北歐半導體(Nordic)讓客戶在購買物聯網硬體時有機會獲得諾基亞蜂窩式物聯網技術的許可
  • 這項創新的安排將促使友善和高效的許可
  • 北歐半導體(Nordic)的客戶可取得終端設備層面的專利許可

相較於手機行業的終端設備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家大型企業,物聯網技術雖然快速普及,但是其連網功能又會按照其市場細分,而採取不同的方案。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的研究報告指出,2018年底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量達到220億個,到了2030年將達到500億個裝置,物聯網的應用遍及各種面向,數量雖然龐大,但因為終端應用多元,造成了不夠統一而破碎的情況。廠商除了面臨包括漫遊,計費,互操作性等問題之外,無線通訊的SEP標準基礎專利授權費用也成為影響其發展的眾多挑戰之一,所以整個行動通訊行業都在摸索物聯網應用實施SEP的最佳許可授權方案;SEP擁有者或是專利池業者針對使用到無線通訊標準技術的個別終端設備供應商,逐一提出許可授權邀約,並且以”整機”計價模式是否合理? 例如之前新聚能就曾經報導過,做為行動通訊模組供應商的華為為何要加入Nokia 在德國法院對戴姆勒公司提出SEP專利訴訟一案。(參考 : 權利耗盡許可改變汽車SEP專利戰局?),其背後的商業策略其實非常值得無線網路產品供應商借鑑。

從Nokia角度來看,採用傳統的方式,對終端產品業者按整機售價收取一定比例做為許可費的方案雖然看似利益較佳,但逐一向眾多IoT的產品供應商進行許可談判,當中的許可談判行政管理成本也相當可觀,或許這也是本次針對IoT產品的許可授權方案之所以需要創新之處。透過把收取許可費的對象移至數量相對的無線通訊半導體的供應商,確實有機會”簡化和加速”SEP流程,並且讓物聯網製造商擁有「更大的透明度和可預測性」。但嚴格來說,這項創新還是有前案可以參考比較,例如這個商業模式有點像是 2012年高通與聯發科就白牌手機採用聯發科晶片使用到高通CDMA及WCDMA技術的專利訴訟最後達成和解的條件,想要用聯發科3G晶片的白牌手機廠,必須取得高通的授權,聯發科才能出貨給他。

而Nordic公司應該不像前案處於較為被動的位置,而是因為其無線通訊晶片產品方案帶有Nokia行動通訊SEP的專利許可,讓它同時具備類似專利池,或是RPX這種防禦型專利聯盟的角色。可提供IoT裝置廠商更多的附加價值 (至少未來可以避免被 Nokia 提出訴訟) 。

例如,根據 IPlytics 於2022年01月的 Navigate Risk 3 研討中所提及,自2001-2021年的廿年期間,涉及 SEP 的相關專利訴訟中,即有超過一成為 Nokia 所提出。 Nokia 在維護研發成果的投入上可謂不遺餘力。詳細資訊與研討會簡報下載請參考本文

至於IoT裝置廠商是否買單,就要看許可費率會侵蝕掉多少產品的毛利,以及預付這項支出的成本跟未來潛在的專利訴訟所需承擔的巨額訴訟費用及賠款的風險孰輕孰重而定。但可以預料的是,2022年物聯網廠商勢必會面臨更多SEP專利許可邀約或是專利訴訟風險。

而台灣科技業者在物聯網市場中分別扮演無線通訊晶片供應商、IoT裝端設備品牌或是IoT裝端設備的OEM製造廠商等不同的角色。此次 Nokia和 Nordic 的創新許可方案推出之後,競爭態勢會有何變化? 應如何因應? 值得持續觀察。

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