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專利申請趨勢看智財服務業之經營方向

再過一個月就即將進入專利事務所的忙季,因為許多申請人為了達成年度績效,會趕在年底之前提交專利申請,這樣他們今年的計劃目標或是個人績效考核才能過關。但事務所經營者每到年底感覺特別忙碌,只是個人的體會? 還是有數據支持呢?

新聚能科技特別使用 incoPat 專利資料庫幫各位實證。資料範圍是申請日自2013年1月1日至今(近10年)的所有台灣專利申請案,合併公開公告資料,以申請案為單位,但申請月份進行統計。(之所以用 incoPat 進行分析, 是因為近10年的專利公開及公告案件有97萬多件,但專利資訊檢索系統的公開公告合併上限為30萬筆。另外統計專區雖然也有按月分析的功能,但若時間區間超過60個月,就只能用年為單位進行分析),得到上圖,可以發現每年的12月份確實都是當年申請量最多的月份,驗證了每到年底確實就是專利事務所的忙季。

從數據中也可發現,申請量次高的月份通常是隔年3月份,推測應該是因為2月通常是農曆春節,有較長的休假,所以該月的申請量會遞延到3月份一併申請所致。而另外一件比較嚴重的訊息則是,自2013年來年底的申請量高峰其實是逐年降低,雖然2018-2020年有些微的止跌回升跡象,但2021年底的申請量卻又降至新低。由於2020-2022年適逢Covid-19肆虐,這兩年的專利申請趨勢是否會隨者解封而成長值得持續觀察。

看完專利趨勢,對於智財服務業的經營影響?

  1. 事務所年度的業績取決於人力儲備: 由於年底會出現更多有年底績效壓力的專利申請人委案,但是專利申請書撰寫的工作又是高度專業,不像餐飲業或是賣場可以透過臨時聘僱工讀生的方式來緩解工作瓶頸。所以規模越大的事務所,越能夠在年底的忙季消化更多的申請量,取得更多業績。
  2. 事務所的規模又會影響事務所的利潤率: 由於事務所忙季的業務量會較平常多20%~30% ,若無法透過加班等方式消化處理忙季的案件,就需要配置更多員工,但平時4-10月份的人員利用率就不容易提高。雖然可以利用這些較為空閒的時間進修,加強專業,但從經營的角度來看,都會侵蝕利潤。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專利事務所很自然的就應該開發申請案以外的專利業務,以便提高專利工程師在4-10月份的有效工時。而專利事務所通常會選擇專利檢索分析、智財權訴訟以及專利交易鑑價等幾種專案類型的顧問服務。但這些服務雖然毛利較高,最大的問題還是無法像申請案一樣容易預測及量化。(這次的委託專利分析, 並不表示明年也會有案子。今年發起專利訴訟或是應訴, 明年未必還會有類似規模的訴訟)

解決上述問題的另外一個思路,就是想辦法讓年底會發生的波峰平均分配在前幾個月就發生,這樣就可以用相對少的人力完成相同的工作量。例如年初就針對主要客戶的研發布局方向提供適當的專利分析情報,並輔導客戶進行創意發想,而非被動地等待客戶發出趕在年底送件的急短單。而TIPS智財管理的顧問導入服務似乎就是個值得發展的服務產品,因為TIPS的導入顧問服務主要投入時間通常是在4-9月份,而TIPS制度規定企業需要每年定期稽核,或是每兩年需再次驗證,這都讓TIPS服務需求可以週期化,提高可預測性。

貴所也有提供客戶TIPS智慧財產管理制度的輔導嗎? 也希望有更好的資訊工具,讓專利工程師可以轉型成為輔導客戶創新及專利佈局的顧問嗎? 歡迎報名參加新聚能於9/20所舉辦的助力智財服務說明會

進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