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顧問公司:做愛不作戰是最新IP策略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是世界頂尖的企管顧問公司之一,他們提出的BCG矩陣分析,幾乎成為企管科系分析企業產品或是事業組合必學的經典工具。我們過去也曾經介紹用 BCG 矩陣分析企業專利組合的方法。最近發現原來 波士頓顧問公司在去年(2018)再度發表一篇與專利策略相關的文章 ”The New IP Strategy” ,指出智慧財產(IP)的供給與需求發生根本性轉變,大幅改變龍頭企業思考IP策略的方式。10年前,企業主要是將IP當作剷除競爭對手或賺取權利金的武器,但如今,最佳IP策略卻常常是做愛不作戰──以合作取代對抗。頗具價值,在此摘要提供各位參考。

從供給面來看,美國的新立法和重要的法院裁決,都讓專利的取得、維持和武器化變得更加困難。現在不用上法院,也能對專利提起舉發,立法和司法都對涵蓋廣泛的商業方法專利抱持比較懷疑的態度,法院也比較不會對IP被告核發永久禁制令。不只如此,經濟和科技發展速度愈來愈快,專利和許多其他IP資產的保質期縮短,企業必須更頻繁地更新專利組合,投資決策因此變得更為審慎明智,凡此種種,降低了企業的IP風險,也使得透過主張專利來創造價值的策略喪失吸引力。影響所及,過去風光一時的專利非實施實體(NPE)現在比較難拿到高額授權費,在法院也很難贏得天價訴訟。儘管美國現在半數以上的專利訴訟仍是NPE提起,但他們的力量已被削弱許多。

再看需求面,數位破壞(digital disruption)為IP創造了更寬廣的市場,現在每家企業都成了科技公司,都在追求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潛在的侵權者數量暴增,使得許多IP所有權人開始將這些公司看作是潛在市場,而非競爭對手。再者,產業之間的界線愈來愈模糊,以自動車為例,就涉及科技、無線網路、工業品、汽車、甚至是消費品產業,沒有一家公司擁有製造一輛自動車所需的全部IP。傳統公司意識到走向數位化的需要,因此必須取得更多原本核心領域以外的IP,而在許多快速成長的領域,擁有最多專利的都是科技公司(如下圖所示)。在此環境下,合作成了雙贏的最佳解方。

5種新的IP賽局玩法

新的局勢發展讓擁有眾多專利的科技公司找到解鎖IP資產價值的方法,也幫專利不多的傳統公司開拓新的發展領域,從而有效降低IP風險。企業的IP策略劇本不再只有主張、授權、訴訟的對抗戲碼,還多了各種不同的合作模式,如下圖所示:

保護傘(Sphere of Protection)

專利權人開始提供客戶比傳統授權更周全的保護。傳統授權只提供實施特定創新的有限權利,不提供在一領域的實施自由,但Microsoft和Red Hat等公司現在已經能夠提供超越一般授權的保護,例如Microsoft的Azure IP Advantage計畫,使用Azure服務的商用雲端客戶如果遭到興訟將可獲得賠償,同時還能從10,000件Microsoft專利中擇一進行抗告,而且Microsoft還承諾不將專利轉移給NPE。這些保護可讓開發者放心在Azure平台上自由創新。透過建構保護傘,專利權人有很好的賣點可以吸引客戶,並可強化客戶關係和提高利潤,而客戶也能因此減緩風險,取得實施自由,在新領域自由實驗。

防禦聯盟(Defensive Communities)

最好的攻擊往往就是最有效的防守,因此有些實體會積極購買可能造成危害的專利,以免這些專利落入NPE之手,這種做法發展至今就成了專利池(patent pool),加入專利池的專利權人同意交叉授權自己擁有的技術,以將發明商業化。防禦聯盟的好處是,企業不需要花大錢建置自己的IP組合,就能有效防範訴訟上門。

新聚能去年(2018 )也有邀請到Open Invention Network (OIN)的專利許可總監Kevin 跟參與的學員分享在IoT物聯網時代,如何透過OIN所提出給Linux社群的共享的防禦型專利池的專利許可解決方案 幫助IoT企業有效的降低產品開發風險。也是屬於這類方案

科技創投(Technology Ventures)

企業常常發現,手上的專利屬於他們現在已經不再參與的市場或業務,或是在其他領域有意想不到的用途。此時最好的做法就是將這些專利授權給非競爭對手,或是與他們合作創立新的科技公司。科技創投既可發揮專利權人的潛藏價值,也能為缺乏專利者創造機會。

打造生態系統(Ecosystem Shaping)

儘管專利是一種排他權,但最好的策略有時是邀請別人來使用發明。最有名的例子是Tesla向競爭對手開放電動車專利,藉以影響和加速電動車產業發展,隨著充電站和基礎建設愈益普及,電動車更為暢銷,製造成本便會下降,成本下降有助提高銷量和刺激基礎建設投資,於是形成良性循環,最後企業從產品和服務銷售獲得的好處,將比授權和訴訟來得更多。這種做法不賺短期授權收入,而是為專利權人帶來長期的蓬勃發展,同時也為缺乏專利者提供安全的進入市場機會。

Toyota宣布將釋出其所擁有的近24,000件汽車電動化相關專利(包括若干尚在審查中的申請案),任何人自即日起均可無償使用這些技術,直到2030年底為止。其次,Toyota也將提供收費的技術支援,協助其他傳動系統採用Toyota電動馬達、電池、PCU、控制ECU及其他車輛電動化系統的車廠,進行電動車的開發與銷售。 也是基於相同的邏輯。

開放式育成(Open Incubation)

擁有眾多專利的企業為了加速創新,開始鎖定缺乏專利的小公司或新創事業尋求新的合作模式。典型模式是專利權人貢獻出自己的專利進行研發合作,但仍保有對專利的完整所有權,合作過程產生的新專利則由合作雙方共同擁有。有些大企業更是直接投入開放式育成,例如Microsoft最近發布「共享創新準則」(Shared Innovation Principles),說明其與客戶如何進行合作,其中指出Microsoft和客戶各自保有自己原先的IP,客戶也能擁有其在Microsoft平台共同開發的IP。Microsoft同時也承諾允許客戶將新產品或服務移轉至非Microsoft平台。

IP策略中的對抗做法並未消失,只是在這界線模糊的世界中,新的選項出現了,這些新選項意味著,獨佔不再是IP管理的絕對原則。愈來愈多企業不再追求耗費重金取得和維持IP組合,而是尋求成本較低且非獨佔的專利使用權。隨著從所有權到使用權的趨勢轉變,企業也應重新評估自身的IP策略。

參考資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