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策略:開放好?還是封閉好?

Redpixel / Shutterstock.com

全球社會已從製造導向的經濟轉為創新導向,這意味著,想要創造商業價值,現在比起以前更需倚賴專利知識與策略。以下我們就來介紹兩種專利策略:封閉專利策略與開放專利策略。

封閉專利策略(closed patent strategy

封閉專利策略旨在防止競爭對手取得現有技術,延長技術生命週期。這是企業一直以來習慣採取的專利策略,至今專利仍是常見用來保護原創作品的方式,2017年全球專利申請數量就有將近317萬件,較之2016年,增加了5.8%。

懂得從專利數據中尋找有用資訊的企業,往往能以有利的方式實施(exploit)專利,智慧手機市場的演進過程,就是絕佳的專利實施範例。

智慧手機案例研究

諾基亞(Nokia)和Blackberry是早期高端手機市場的兩大霸主,但自2011年起,就被蘋果(Apple)和三星(Samsung)超車,為了維持市占率,蘋果和三星也都努力從事技術創新與用途轉化(re-purpose),研發支出隨之大幅增加,因此每年專利數量也跟著增加,其中三星在2017年透過轉讓取得的美國專利件數高居全球第二。

不過,隨著智慧手機技術益趨密不可分,保護主義做法使得這兩大巨頭互控專利侵權,蘋果控告三星抄襲滑動解鎖功能與顯示螢幕設計,雙方的專利戰一打就是7年,儘管防禦性專利布局延緩競爭,但訴訟與創新一經抵銷,也使得技術發展停滯不前。

侵權的高昂代價與無效率,使得許多公司開始尋求合作取向的專利策略,Google與主要的Android手機製造商合作,分享包括Android和Google應用程式在內的免費專利 (PAX計畫),但像蘋果這種自有完整產品線的企業,仍然傾向繼續採用封閉做法,以圖獨霸市場。

開放專利策略(open patent strategy

隨著技術加速進步,專利活動與專利戰爭擴及先前不曾觸及的產業,現在急需IP通暢(IP fluency),於是開放而免費的專利策略應運而生。這種新的創新範式挑戰傳統做法,愈來愈受許多跨國大企業的歡迎,因為這能促進知識共享,加快創新週期,不只如此,就連中小企業也因此多了許多先前無力負擔的選項。

除了加速科技進步外,開放專利策略也有助建立永續未來,增進大眾福祉,電動車產業的發展就是很好的例子。

電動車案例研究

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的執行長馬斯克在2014年宣布開放自家專利,讓人免費使用,震撼整個汽車產業。馬斯克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是為做大目前只佔整體流通車輛1%的電動車市場,福特(Ford)、GM、飛雅特(Fiat)等大車廠都不是特斯拉電動車的直接競爭對手,因此特斯拉必須免費開放自家技術,以說服這些跨國車廠加入電動車市場。只要電動車數量一多,充電站勢必也會跟著增加,對於消費者而言,電動車就會成為能見度更高、更受歡迎的選擇。就理論而言,這有助擴大電動車市場的規模,從而提高特斯拉的總銷售量。

馬斯克的開放專利策略不僅強化自己在市場的地位,同時也提高市場對於環保零排放車輛的接受度,然而,對於已經擁有高市占率的投資者而言,是否也會有同樣的動機,促使他們開放專利,免費奉送複雜技術呢?接下來,我們來看一個基於公益而採封閉專利策略的例子。

醫療案例研究

Plumpy’Nut是一家小型新創公司,專門製造治療嚴重營養不良的花生麵糊。這種簡單卻創新的營養補充品可以有效對抗飢荒,現已取得專利保護。

智財權對於草創階段的小型新創公司而言尤其重要,特別是在發展中地區,這些公司更容易遭受侵害。再者,Plumpy’Nut也能直接在發生飢荒的地區生產,有助促進當地就業和提升技術水準。專利不只保護產品,同時也能保護生產製程,避免開發中國家的生產機會遭全球生產基地搶走。

結論

我們很難說哪種專利策略有助進步,哪種專利策略扼殺進步,因為有些情況適合採取開放專利策略,例如特斯拉,有些則適合採取封閉專利策略,例如Plumpy’Nut。選擇專利策略需要考慮的因素有:發明的複雜程度、競爭對手數量、產業規模以及投資者的動機,而決策者的首要之務,就是找到最佳策略來最大化IP價值,打造可長可久的未來。

本文摘譯自”Patent strategy: open vs closed“一文